对于我而言,研考是一次长跑,由于作为一所普通大学的学生,想考入北京,又是跨专业,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辛苦。虽然我身边的一些同学为了考名校,从进大学就开始筹备,但我感觉整个大学生活除去研考再无其他,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研考生涯是从大三下半年,也就是寒假开学后的春季开始的。事实证明,在这个充满期望的季节进入研考的基础复习,是收成颇丰的。
研考复习的基础期要做不少筹备工作,粗心不能,也不可以急功近利。复习时,考生要时刻注意学习技巧,借助科学适当的安排,慢慢过渡到学习状况。第一,基础期状况要调整好。不能否认,不少考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技巧和状况不怎么样。但研考复习的强度很大,考生要调整适应研考复习的步伐。作为过来人,我的经验是不可以刚开始就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由于欲速而不达,或者“三分钟热度”。这里要有一个过渡期,时间一般为1至2周。考生要从作息习惯到学习强度一步一步让自己适应复习步伐,如此才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会在一定量上防止因很难适应复习步伐而产生不想上学心理的状况。
事实上,假如你已经决定参加研考,在大三前,你就应该尽可能学好所有专业课,把英语提升到六级以上水平,如此就为研考做了非常不错的筹备。研考并非死记硬背就能得分,拓宽常识面非常重要。大三下半年一开学,可以按部就班学一些考试报名专业的课程或依据该专业研考指定参考书进行复习。平常也可以留神与指定参考书的书名相同但内容有的差异的教程,如此可以增加对指定教程的理解,也可以减少考试时遇见陌生内容的几率。
研考复习是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又涉及数学、英语等相对复杂又比较耗时的科目,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为了能坚持到最后,拟定一个整体的规划非常有必要。考生可以先复习英语和数学。特别是单词和高等数学两项内容在研考中占比最大,在基础阶段要先复习。政治也不可以丢。有的文科考生觉得高中和大学都学过政治,参加研考不需要刻意筹备。其实不然,研考政治有一套我们的学科体系,而且考试试题愈加灵活。考生假如不抓住其“灵魂”,就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非常可能成为弱点。
在着手筹备研考复习的同时,考生不要忘记搜集有关研考信息。研考信息并非从考试报名院校的官方网站就能一次性查全的,考生要在重点时间点多注意。研考信息可分为公开信息、半公开信息等。公开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公开传播,考生可以随便获得,包含国家研考政策、招生单位的特殊规定、专业目录、招生简章、研考辅导机构的辅导信息等。半公开信息一般不对姥爷开宣布,但只须考生跑一跑、问一问,就可能获得,如考试报名专业保送生的比率、专业课的考试方向、考录比等。获得这类信息,考生可以心里有数,了解我们的胜算几率有多大。